再说说韩信的一生,硼通的建议没听落的个什么下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48:03
能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亡,谋臣死.结合起来谈谈吗

古语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徵之言而当机立断,最终命丧玄武门。汉初的大军事家韩信当初也是因为没有听从谋士蒯彻之言当机立断,最后身首异处、魂断未央宫。而蒯彻被刘邦抓起来以后也是这么说:“韩信那小子不听我的话,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他听从我的劝告,陛下怎能夷他三族?”

经过四年的汉楚相争,刘邦依靠手下的“功人、功狗”消灭了项羽之后,便逐渐地将目标转向了异姓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一切成功的统治者惯用的手法。想当初,刘邦大封功臣时曾经对天发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只有黄河变得象衣带那样窄,泰山变得象磨刀石那么小,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剥夺你们的爵位——君主的话,包括他对老天爷一本正经发的誓言在内,如果也能相信,那真是如香港市井俚语:“母猪也能够上树。”

异姓王的重点在于齐王韩信(后被贬为淮阴侯),因为韩信太厉害了,在对付项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简直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当初是要利用他对付项羽,现在项羽没有了,留下这个能人岂不令刘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吗?韩信手下的谋士蒯彻在项羽尚未灭亡之前就预见了这一点,在项羽日暮途穷、派武陟策反韩信无效的情况下,蒯彻又费了几天的功夫,披肝沥胆、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韩信:“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同时以春秋时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的故事提醒韩信:“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并且一再告诫他:“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这个韩信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单纯幼稚的赤子迂夫,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显露出十足的书生迂阔之气。所谓书生之气就是不知人心险恶,缺乏防人之心。另外,读书人即使有本事也只能、同时也情愿为人所用;而流氓虽然没有本事,却可以驱使有本事的人。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是只愿当伙计而不愿当掌柜。当然,最好是当个能管小伙计的大伙计,即所谓“宰辅”,如王夫之所言:“宰相之重,仕宦之止境也。” 当了宰相也就打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