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4岁的孩子,不知如何教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18:51
他人不喜欢经家人长辈诉说自己的心声.不知他是不是在学校被人教坏了思想.

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差,总是与人打架,有一天他爸爸说你以后每和别人发一次脾气就往墙上钉一枚钉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男孩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有一天他高兴地告诉爸爸,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然后爸爸告诉他,以后你每有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渐渐地,墙上的钉子没有了,爸爸对儿子说,你看,虽然钉子没有了,但是墙上的洞还在,就像你对别人说过的伤害的话一样...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从侧面教育孩子。把孩子的思想或者是行为,转化成一种看的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要比听别人的感受生动的多。

我也十四岁了,作为一个同龄人,其实不愿意和长辈沟通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反应。

如果怀疑在学校有了什么不好的朋友,那么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那个朋友身上吸引回来好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找一个投兴趣的爱好好了,比如参加篮球俱乐部、读书会等等,(最好和家长一起参加活动或者和家长息息相关的,比如去那里必须要让家长送、需要家长的支持等等)让他尽可能把业余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这样的话一是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二是增加了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和沟通的话题。

同时有时孩子是愿意和家长沟通的,不过由于长期没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渐渐不再想和家长沟通了,如果家长能够有意地准备一些“谈资”,那么渐渐之间的沟通就多了。

经常征求孩子的意见,不仅仅是问他吃什么或学什么,问问他对于时事的想法或者什么都是好的,这样会让我们这些孩子觉得家长是尊重和重视自己的。

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家长在某一方面有吸引人的特长,比如我老爸就很精通历史,在一起看一些涉及历史的电视剧比如亮剑时可以给我讲一些很精彩的历史事件,会非常吸引我的注意,同时也让我很佩服他~

同时,家长这个形象不要过于完美,如果孩子有时能够察觉家长的一些小小的失误(比如老爸忘记带钥匙了!),并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时,他也会觉得自己在参与家庭生活。同时家长如果能对孩子多表现出一些喜爱,比如对他讲一讲他三四岁时候的可爱事,然后感叹一句“当年你才这么大,一转眼...”比较容易吸引孩子。

所以,如果能够有比较融洽和丰富的家庭生活,那么孩子比较容易开口说话~

当然,不能随便猜测孩子在学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