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3:38:47

说到《浣溪纱》一词,便不能不说到“浣纱溪”。浣纱溪有二:一在浙江青田长寿峰。《青田县志》载:相传谢灵运入此溪,见二女浣纱,嘲曰:“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二女答曰:“我是溪中鲫,暂出溪头食,食罢又还潭,云踪何处觅。”遂不见。此传说如见《舆地志》。其二若耶溪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曾浣纱于此。遂有了词牌《浣沙溪》或作《浣溪沙》,《浣溪纱》即由此而来。《浣溪沙》为唐朝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后人臆测,杜甫杜少陵多首诗作出现“浣花溪”,兴许源于此。

浣沙溪是词牌名,所以有很多首浣沙溪,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一首!
我这里列举一个最著名的吧!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写作背景: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