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年轻时的一幅油画,求画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0:12:47
表现毛主席年轻时的一幅油画,穿着一身长衫,书生摸样,在崇山峻岭间向前走,背景是云雾翻滚的天空。手里还拿着一把雨伞。

毛主席去安源
《毛主席去安源》是油画作品名。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并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被称为“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

创作
它是江西省安源煤矿筹办“毛泽东思想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中的一幅画。交由偶然介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参与执笔创作。1967年10月该画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次年5月《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1968年7月1日经当时江青批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署名为“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当这幅画的印刷品送到各个基层单位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组织“敬迎宝像”,比“喜迎芒果”闹腾得还凶。

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青年毛泽东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身后是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他身穿长衫,手拿油纸雨伞,虽然山风吹拂着长衫,但身体结构的轮廓一点也没有得到体现。地上的草丛就像笨拙的工匠式描画,只好用阴影遮盖幼稚的技法。

画作的批判矛头,直指否定刘少奇曾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事实,以证实他以前就是一个“叛徒和工贼”,达到彻底打倒刘的目的(文革前侯一民画过一幅《刘少奇与安源工人》[1961]的油画)[2]。并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告:毛不仅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对该画的政治意图,1968年第9期《人民画报》曾报道:“在江青同志关怀和支持下,革命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诞生了!这幅油画成功地表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和革命实践,是一幅热情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艺术珍品。”刘春华撰文也反复提到江青对这幅画的关怀。

传播
其后该画被收入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课本作插图,并被仿制成上百种毛主席纪念像章、石膏工艺品等,广为传播。1960年代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曾以此画为蓝本出品了巨幅织锦(2.2 x 1.5m),气势雄伟(1992年10月13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拍卖,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