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和坡度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1:35:03
用坐标来表示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特征是:地表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峰林等地貌;地下则分布有溶洞、暗河。喀斯特地貌是一 种独特的地貌,地表怪石嶙峋,地下有鬼斧神工的奇景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世界最早记叙这一景观的学者。

丹霞地貌模型:

位于广东省,由于有特殊的地质构造,故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丹霞山由红色的砂岩构成,岩性较软,岩层水平层理及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侵蚀,奇峰突起、高低错落,岩层厚薄参差,偶有植被点缀期间,远远望去,红色山体掩映着绿色植被,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是妩媚动人。

冰川地貌模型:

在高纬及高海拨地区,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大气降水主要是固态形式,形成长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在冰层自身的压力下作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流经地区由于受到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冰川地貌。冰川是巨大的淡水库。

地震地貌模型: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按其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很大,这类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以震级和裂度表示它的能量与破坏程度。

地下水地貌模型:

地下水能影响陆地形态。降雨和融雪时,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被蒸发掉或形成径流跑掉。一些水渗入地下,填满土壤空隙,渗入岩层裂缝和岩层间。地下水通过化学风化过程产生侵蚀作用。当水渗入地面,它结合二氧化碳形成一种弱酸,称为碳酸。碳酸能侵蚀石灰岩。含有碳酸的地下水流入石灰岩的缝隙,一些石灰岩发生化学变化并溶解于水被带走,这样慢慢地就把岩石掏出一些小孔来。时间一久,这些小孔就逐渐变成地下的一个个大洞,称为溶洞或岩洞。

沉积岩地貌模型:

地表岩石经风化和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并可形成砾石、砂和泥土。这些岩石的碎屑被搬运到低洼的地方,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再次凝固成岩就形成了沉积,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等。生活在海里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