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锐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45:57

测量视锐度的几种方法

觉察 定位 解像 识别

视锐度是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当能够将两个相距很近的刺激物区分开来时,两个刺激物之间能有一个最小的距离,这个距离所形成的视角就是这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区分阈限,它的倒数就是视锐度。天文学家早期测量出的视锐度大约是1’视角,即1.o视力。我们现在知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大部分人眼睛的分辨能力要高于这个数值,有的还可达到2.0视力,即能分辨30秒视角。从理论上推测,为了区分两个物体,它们的视象必须落到中央窝两个邻近的锥体细胞上面,而且在这两个细胞之间还必须至少有一个不受刺激的锥体细胞。根据组织学提供的最近测量的结果,一个中央窝锥体细胞的实际大小大约是24秒角。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若大于24"角,这两个物体的视象就可落到两个锥体细胞上,而且其间还有可能相隔一个锥体细胞。人眼实际的分辨视角是30—60",正与这个理论相符合。然而,用这个理论解释另外一些视锐度现象还有一定的困难。例如,人有很精确的游标尺对线的视觉能力。在使用游标尺时要求看出上下两根直线是否错开了。在敏锐视力条件下,两根直线错开2—4"视角便能分辨出来。2"视角的差别相当在1m(米)距离外两根线错位0.01mm,它的视象的大小只有锥体细胞直径的1/10,这种分辨能力的确是很精细的。

在医学上把视锐度叫做视力。 检查视力就是测量视觉的分辨能力。 眼科常用“旷字视力表或“兰道环”视力表作为检查人的视锐度的工具,它测查眼睛所能分辨的两个空间单位的最小距离。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用视网膜细胞的微粒结构,即锥体细胞的尺寸和细胞间的距离来解释各种视锐度现象,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发现,视野中心的视锐度最高,锥体细胞的密度在中央窝的中心也最高;当我们由中央窝逐渐往视野边缘测试时,视锐度就会急剧下降,锥体细胞的密度越往视网膜边缘也越小。说明了视网膜不同区域的视锐度。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在没有杆体细胞的中央窝部位,越向其边缘,视锐度也越低。这种视锐度的下降,可能和锥体细胞密度的降低有密切关系。当进一步测试视野的更外周时,由于主要是杆体细胞接受刺激,其视锐度便降到更低的水平。

视网膜中央窝锥体细胞有较高分辨能力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