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受苏轼词的“感事而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59:52
苏轼词的“感事而作”

苏轼对传统词风的变革,使词的主体意识和感事性加强,抒情主人公由“共我”转变为“自我”,普泛化的抒情转变为具体的纪实,进一步使词的抒情取向贴近作者的现实人生。而他入仕以来的心路历程乃至整个人生轨迹在词中得到充分的展露和清晰的勾勒,正是其创作观念的体现。
正因为是感事,苏轼的词大多颇具哲理,所以很值得后人玩味。感事,不仅是人事,还有时事。苏轼在官场并不得意,而他思想中的哲学部分没有让他成为杜甫那样的悲歌,他流传下来的哲学思想并不比他的诗词逊色。这一点很容易求证。因此他以感事而作,来为自己的诗词立了一个基调。包含了他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

写诗词基本都是感事而做的。
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他悼念亡妻所作。

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想念弟弟苏辙,一吐心愿。

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游经故垒,想到周郎赤壁,叹时空变换之奇妙,自己多情却无为。

还有很多,你自己找找,随便理解都是这样的。

写诗词基本都是感事而做的。
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他悼念亡妻所作。

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想念弟弟苏辙,一吐心愿。

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游经故垒,想到周郎赤壁,叹时空变换之奇妙,自己多情却无为。

还有很多,你自己找找,随便理解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