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没有人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39:08
前阵子一个基督徒和在下说到对佛教看法的问题。佛教是否泯灭人性?因为没有‘爱’。嘴里说着慈悲心,但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的。佛教的无我和没有人性是一样的。不懂得‘爱’,心中没有‘情’,这还是人吗?

在下虽然有自己的回答,但对方还是不满意。希望各位法友来谈谈自己的意见。看到之前有个类似的问题,所以就来提问一下。虽然这个问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关系,并不属于一个平行线,也可以说从世俗角度来看佛教。

这个问题跟两派冲突无关,希望两边的朋友们不要发生口角。谢谢。
回-小樱桃。他是说‘无我’是要杜绝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而获得解脱。但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还是个人吗?自己感受不到痛苦以及烦恼,但这还有人性吗?

慈悲心则是说佛教不是要教导慈悲吗?还一个没有‘爱’的人,哪里会有慈悲心?而他的结论就是佛教是教导泯灭人性。大意基本上是这样。

真理老兄,在下可不是那个‘捣蛋鬼’哦。

呵呵,这个问题浅说是心态,深说是真谛。

其实不只是基督徒对佛法的理解偏执如此,有些佛教徒依然也是。可以归为世间法是不是佛法的问题,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见,于是拿出金刚经中“一切法皆是佛法”来论述,在下理解如来此说是为了破除法相的分别执着,侧重于胜义谛的开示,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将世间法归于一切法的浅层意识中。

佛法不坏世间法,只是对世间法的升华和超越,从而趋向无我的涅盘。所以说佛教并非泯灭人性,而是对人性的升华和超越,如果佛法仅仅停留在世俗谛的人性中打转儿,试问如何出离流转的轮回?然而排除往昔所缘的种子影响,从次第上说,先做好人,之后才有做神仙的可能(内心有所住的善),更之后才有做神仙解脱的可能(内心无所住的善)。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泯灭人性仿佛是贬义,多出自误解使然,倒不如说佛教是出离人性或超越人性更能体现佛法的本意。也就是说学佛是不仅仅满足于做人,也不会满足于做神,我们不满足不等于我们没有做好或者说没有能力做好,而是我们有更高的解脱追求,在下理解这才是佛教的真谛。

无论是爱还是情,总是在生灭法中,自然也是诸行无常的结果。无我的慈悲才是对大爱的真正升华,暂且不论一般人能否真正做到,但是这种心灵的追求不可否认是超越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也可以感性的理解成佛心不是没有爱,而是佛心大爱、无我之爱。之所以有这种超越,是因为我们不仅仅满足一般人伦的有相之爱。

如何将生灭有相之爱导入寂灭的无相慈悲呢?只有佛法告诉了人类此时的解脱之路。------有限归无限,有住归无住;往来平常事,未曾有生灭。

说佛教没有人性应该是对佛教的诋毁 然而在人类的长河里 佛教曾长期对人民起着精神鸦片的作用 这个宗教不能让人们创新求变 而只能安于现状 所以 现代文明从基督教社会产生 看看缅甸 朝鲜 还有 阿富汗本来也是个佛教国家 但在准军事组织 伊斯兰教的冲击下 一败涂地 以致现在阿富汗成了伊斯兰国家

佛教是否泯灭人性?
为什么说泯灭人性,拿证据来!佛教教人人心向善,这是泯灭人性?那么你所说的人性是不是应该人人向恶呀!

因为没有‘爱’。
爱是什么?善心算不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