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0:45:28
简洁,不要说一大堆东西,只需把4句话翻译出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此诗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令人回味无穷,然而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却有不同意见。吴乔《围炉诗话》:“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基于此种认识,所以《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均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叶景葵《书跋》:“……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落实。”但是,《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均作“黄河远上白云间”。

我认为,不同意见源于不同的写作方法。主张“黄沙”者,着眼于当地实景,正如唐代写边塞诗的高手岑参《玉门关 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一样。虽然王之涣写边塞诗与岑参齐名,但对玉门关的取景却独具匠心,既写“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近景作主体,又把“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它的远大背景。这个“远”字含有朦胧的双关意,既可以形容黄河的源远流长,又可以指示同玉门关的距离,是这个名句的诗眼。至于比王之涣迟生十二年的“诗仙”李白。其“黄河之水天上来”名句,可能是从“黄河远上白云间”点化出来的吧!

从对仗工整来说,河与山的异类相对,则胜于沙与山的同类相对。从审美观点来看,则黄河更远较黄沙为优。试看,“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边关已够荒凉了,再配以黄沙蔽天的画面,令人凄惨难堪,从而感觉到边防将士是处于绝境。好在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透过无际黄沙看到了波涛潮湃的黄河,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后面,展现出边地壮阔的风光,使人从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中,看到孤城并不是真正的孤立,边防将士有伟大祖国作其后盾。这首诗正因为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起句,才使全诗情调悲不失其壮,没有半点颓唐气氛。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