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的资料要少字一点的,(比较具体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6:34:29
快一点

村里没有下水道,农人都在大门旁边的墙上留个小口,他们管他叫阳沟。雨来了,大人们披着块塑料布,头上罩个草帽,挽上裤腿,一只手有时要握住塑料布的两个角,拿着铁锨在院子里疏通水道。等疏通完,他们蹲在屋门口,像蹲在地头一样,看阳沟汩汩地向外流水。他们偶尔会对孩子说:“雨停了,可别忘了堵上阳沟,别让鸡跑出去。”孩子什么也没听见似地写着作业。大人不放心了,跑到雨里唤鸡,鸡躲在马圈里,大人抓一把玉米粒,嘴里唤鸡来吃,心里却在数着数。如果只数不够,他们要出去找一找;如果一只不少,他们回到屋里,仿佛自言自语,又好像对孩子说:鸡都够,一只不少呢。孩子依旧什么也没听见似地写着作业。大人嫌屋里暗,让孩子去窗前写。孩子却在窗户前拖着腮帮看一个劲流水的叶子。一道闪电,几声惊雷,雨下得更大了。大人又蹲在门口。门上挂着塑料布,水渐渐地把地面滴湿了一小块。
有时,会有人串门,或干活的人就近来避雨。主人取出西瓜,洗后放在桌上。刀刃在瓜上轻轻一磕,瓜卡的一声裂开一道大缝,宛如河南那个座著名的大峡谷,一刀下来,西瓜已经在桌上转了几转。
吃完西瓜,孩子拿着瓜皮区喂马。马静静地看着瓜皮一块块地方栽槽子里。它不像狗,馋的时候嗷嗷叫,声音透过湿漉漉的灰白屋顶,在飘雨的天空传出老远。一个喂奶的女人对她孩子说,停停,你二大娘家的狗叫呢。吃奶的孩子停下来,听了听,又扎到母亲怀里。喂马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摸着马那短小而温暖的耳朵。雨湿漉漉地下,孩子的心也湿漉漉的,也许,多年以后,他会想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雨天,一个孩子在喂一匹温驯的马,后来……。

自打出生后就一直在一个江南小镇上成长,我的家乡没有大山也没有大江,却有丘陵和小河,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在长三角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下,渐渐发展成了一个经济强县,于是我生长在这样的小镇,感受到的也完全是现代化城市的气质。在这样发达的环境下生长起来,贫穷、艰辛之类的字眼离我有些遥远,吃着现成的饭菜、住着现成的房屋的我甚至很少懂得它们从哪儿来。我生活在一片宁静的天空下,对生活甚至有些麻木,而丽水的那片大山使我对眼前的生活有了另一种认知。
那几天太阳晒得格外的猛,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为敬老院的农田除了草,还去山上的杨梅地采了杨梅尝鲜。杨梅的诱惑使得摘杨梅变得格外轻松,但农田里的虫子把我折腾得够呛,还有当头的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