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际局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2:38:55
关于苏-美-中
演讲急用

要点

苏联 由于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等一系列问题上 中国对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强烈抵制 中苏关系恶化 苏联甚至计划用核武器对中国的重要军事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尤其是珍宝岛事件的冲突 中苏一时间大有爆发大战的可能 苏联在六七十年代国力的增强和冷战的加剧 导致它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控制要求更加强烈

美国 文革初期扩大侵越战争 使得中国南部国际局势恶化 使得中国共产党内部尤其是毛泽东感觉帝国主义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到了文革中后期 尼可松访华极大地缓和了中美矛盾 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 这对于遏止苏联的扩张和积压势头有着重大影响

总体来说 文革前期 中国北抵苏联 南制美国 与两个超级大国都有冲突
文革中后期 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得中美有了联合抵制苏联的局面 这是冷战力量平衡的结果

以上皆系本人观点 无粘贴

  1、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局势正处在美、苏战略调整期,这是两个超级大国经过长期冷战后,关系进入和缓的时期。

  2、文革期间国际上发生的主要事件:
  1)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引起国内不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力图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中苏关系恶化。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2)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出访途中在关岛对记者发表谈话,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
  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即“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
  同时利用中苏决裂,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