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宪法具体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09:48
最好谈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岁!

鞍钢宪法产生的背景

  论及鞍钢宪法产生的背景,自然应从鞍钢谈起。

  鞍钢(鞍山钢铁公司的简称)是一个具有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恢复和建立起来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1916年成立的中日合办的鞍山振兴铁矿公司及1918年末成立的鞍山制铁所,以后演变为1933年成立的昭和制钢所。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成立了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鞍山,12月26日,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特殊关注,它也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952年11月12日,鞍钢炼钢厂炼钢平炉创造了以六小时零九分钟炼一炉钢的新记录。工人们于12月2日致信毛泽东主席,报告了这一喜讯。毛泽东于12月14日致信炼钢厂全体职工,表示很高兴地读了工人们的来信,并认为“这不仅是你们的光荣,而且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件大事”。1953年12月21日,鞍钢全体职工又致信毛泽东,报告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第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的胜利完成。毛泽东于12月25日即回信说,鞍钢三大工程的胜利完成,“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大贡献”【注:鞍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鞍钢志(1916—1984)》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7页。】。

  鞍钢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鞍钢人也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期望。他们不但担起了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半壁江山,而且还建立了在当时的国营企业中最为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1950年2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全面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决定》,鞍钢随之陆续建立了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规章制度,如生产调度、人事考勤、经济核算、班组管理、产品标准、质量检验等,使企业开始走上了专业化管理的轨道。从1953年起,鞍钢有步骤地加强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经济核算和责任制。仅就技术管理而言,1953年到1955年间,鞍钢共制定和修改技术标准243种,技术规程417种,建立与健全了各项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督工作。

  鞍钢宪法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