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儒教释三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在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4:14:26
考试用,希望大家不要粘贴的!
答的好有追加分数的!
自己的语言最好!
错了!是“儒道释”,希望大家帮帮忙啊!考试了!

儒教释?应该是儒道释吧~~

  儒的基本精神:德治,礼治,人治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例如:
  "天":本体——又叫乾元、道、(无极而)太极、理、本心、良知、仁、诚、上帝
  “性善论”--人人皆可为尧舜,个个心中有仲尼
  “道统”:尧——舜——禹——汤——文武(以上为圣王合一期)——周公——孔子——孟子——
  “五常”:仁(此“仁”意义不同于本体之“仁”)、义、礼、智,信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三达德”:智、仁、勇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持志养气”、“养浩然之气” (孟子)
  “三希修炼”:士希贤, 贤希圣, 圣希天 (宋 ·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