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粒是如何形成的? 2.逆向转录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5:28:52
麻烦写的稍微详细点,谢谢!呵呵

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的末端部分,这一特殊结构区域对于线型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具有的特殊结构。
端粒的功能为: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
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又如何表达呢?现知基因表达的第一步是通过转录(transcription),即DNA的碱基按互补配对(G-C,A-T,A-U)的原则转变为RNA分子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接着RNA通过翻译(translation),以三个碱基的序列作为一个氨基酸的遗传密码,从而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同基因编码不同结构的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因而体现出多种多样的生命现象。遗传信息从DNA经RNA流向蛋白质的过程,是Crick于1958年提出的,称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图12-1)。1970年Temin提出“逆向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扩充了中心法则的范围。

在真核生物中,端粒可以由端粒酶延长,而原核生物一般为环形或复制时变成环形,所以不会变短。你问端粒是如何形成的我看就是端粒酶的作用。至于逆转录,是RNA转录成DNA,只不过是用反转录酶。

推荐你去网上搜索一下,N多. 要不买那细胞生物学的书回家自己瞧.
我们倒是学过,不过没用,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