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如何产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21:29
我想知道四川5.12特大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大哥些回答下!

5月18日,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专家表示,修订地震震级有过不少先例。例如,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最初确定的震级是里氏8.5级,后经过连续两次修订,确定为9级以上。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另据介绍,几年前,发生在我国昆仑山地区的地震震级曾达到里氏8.1级。

四川特大地震

原因有初步结论

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次地震

不止一个烈度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