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真有其人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8:32:03

《白蛇传》中的许仙、白素贞、法海都确有其人

在历史上法海确有其人,是唐宣宗大中年间吏部尚书裴休的儿子。裴休,字公美,唐代济源县裴村人.裴休出身官宦之家,家世奉佛。裴休笃信佛教,对佛教颇有研究.据《金山寺志》等有关资料记载,法海就是裴休的儿子,俗名裴头陀,少年时被他父亲裴休送入佛门,取号法海。法海出家后,领父命先去湖南沩山修行,接着又远赴江西庐山参佛,最后到镇江氏俘山的泽心寺修禅。但此时建于东晋时期泽心寺寺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从此,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数镒(音"议",古代重量单位,20两为一镒),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赦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
白素贞和许仙,历史上也确有其人,白素贞是镇江守备之女,许仙在一家叫太和生药店当学徒.
明末冯梦龙编撰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是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白蛇传》,法海"恶僧"的形象开始著书流传,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对法海和尚进行了猛烈抨击,嘲笑他是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
我们痛恨法海,是因为他破坏他人的美满生活,我看电视时也是这种态度,而且我心中对法海仍然是十分痛恨,但我也知道,我所痛恨的法海,是电视剧中的法海,而非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因为历史上的法海并没有折散别人的家庭.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河南省鹤壁市黑山一带是这个故事的起源地。黑山南麓有建于北宋嘉佑年间的金山寺,西麓有许姓世居的许家沟村,向西十里的“青岩绝”上有白蛇洞,淇河贯穿其间,至今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着《白蛇闹许仙》的传说。随着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白蛇闹许仙》的传说随之流向南方,与话本《西湖三塔记》相融汇,后经明冯梦龙(1574—1646)收集整理,收编到《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仙如果只单说名字,多不胜数,然而就故事本身来说,只是个虚构的神话故事,所以,正确的回答是:查无此人!

许仙,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男主人公。姓许名仙字汉文(原著为许宣)性格懦弱,胆小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