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调元的“调”字读什么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21:19
问一下各位高人,“调”究竟该怎么读?希望说说相关依据,最好有资料,拜托了!
我要“调”的读音,其它资料有没有无所谓

李调(tiao)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安县宝林镇)。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李调元遂宁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另有民国少将李调元(1885-1952)字叔和。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

1.“调”读tiao第二声。
2.“调元”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唐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诗:“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元 柳贯 《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夫自建官以来,由是而调元揆路,执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3. 名字中蕴含深意。

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德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后遭诬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赎归,晚年潜心著述。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李调元主张宗法元人朴素自然的风格,反对曲词宾白的骈丽堆砌的时尚,间有对剧作本事的考证,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他记载了当时勃兴的吹腔、秦腔、二簧腔、女儿腔的流布情况,对弋阳腔、高腔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为后世戏曲史特别是剧种声腔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1734?1802)清文学家。字羹堂、赞庵、鹤州、 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自幼好学,父官浙中,少年随父遍游浙中山水,录金石,访求遗书约万卷。藏书籍达10多万卷。凡经史百家,稗官野史无所不览。乾隆二十八年进士,由吏部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乾隆64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备道等职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相和坤,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居家著述终老。蜀中著述之富,费密之后无与匹敌。诗作天才横溢,多反映民间疾苦,著有《童山全集》撰辑诗话、词话、曲话、剧话、赋话著作达五十余种。编辑刊印《函海》共三十集。全卷共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