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写作特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2:12:32
我想知道余华的详细具体的写作特色,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想要了解.谢谢!希望有哪位高人指点指点!

余华前期的创作用语言建构了一个充满暴力、血腥和死亡的阴暗世界。文中迷漫着荒谬和绝望,人物的主体性也被取消。作者在对暴力、血腥和死亡的无节制的渲染之中态度冷漠,令人震惊。余华后期的创作开始有所转变,作者开始以冷静的笔触关注着苦难中的人的存在。
暴力是苦难不是美学《现实一种》(中篇小说)

先锋的余华在语言、结构、叙述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正如评论家谢有顺曾经说过的,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证,它也是贯穿余华小说始终的一个主词。一个叫皮皮的孩子,他激动又娴熟地摔死了自己的堂弟(《现实一种》)。它“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噩梦出发抵达

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余华)余华笔下的暴力叙事,最具思想穿透力。但显然,这种手法过于惨烈疯狂,当暴力与血腥完完全全遮盖了人性的其它任何可能性的时候,绝望确实已经不可能存在了,这与他后来在《活着》中写道的“绝望的不存在”其实是相互呼应的。

当活着消解了苦难《活着》(长篇小说)

《活着》为余华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活着》以类似福克纳的温和手法,为中国人的苦难找到了一个平衡支点,为福贵漫长健忘的一生找到了活着的最佳理由。《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同时,活着“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但殊不知,不加区分地去盲目忍受的习惯,正夜以继日地磨灭我们的精神。现在回过头去读《活着》,可以看出它非一般的现实主义,甚至带有自然主义的某些气息,但是,余华写小说独特的技术魅力,尤其是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像力,掩盖了这一切。我们可以试着问作者,苦难是我们必须忍受的生活馈赠吗?

真相就是力量《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小说)

1998年1月份的法国《读书》杂志曾经给予《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一位青年评论家曾经对许三观的幸福产生过怀疑:“对于这样毫无存在自觉的被动生存者,他们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呢?”同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