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所述民生的实质和意义何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0:12:58

实质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

意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显示阶级特征、最体现其时代特色的一大内容,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近代中国最邻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经济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既从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方面吸收了足够的养料,也根据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经验教训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儒家学说的华夷之辨具有内在的关联,其民权理论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本思想也具有明显的逻辑继承关系,至于民生主义更是向往儒家的大同理想。三民主义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负面影响。

不在

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