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飞跃自行车厂的困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11:48
飞跃自行车厂是一家以生产燃油助动车为主的国营老厂,现有职工850人,其中500人左右的年龄处在40—50之间,厂长张耀明本人已经53岁。全厂80%的销售额和90%的利润额来自于燃油助动车,该厂生产的燃油助动车90%是在当地销售的。然而,当地政府已发出通知,该市将在一年内禁止销售、三年内全部淘汰燃油助动车。飞跃厂面临了空前的困境。
以张耀明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做出了迅速减产并开发和转产新产品的决定。但是这两项决定遇到了多重的阻力。
迅速减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量的员工将失业待岗,同时,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因而要给那些下岗员工支付国家规定的工资将变得不可能。减产的方案还没有具体实施,一批又一批的车间工人已经来到厂部,表示坚决不同意下岗。
开发新产品的困难同样不小。飞跃厂如果转产电动自行车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当时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尚不成熟,飞跃厂对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了解掌握还不够充足。有人给张厂长举荐了一位工程师,他具有一项电动自行车的重要专利。张厂长很想该工程师加盟飞跃厂,但该工程师开出的条件却让张厂长犹豫不决。工程师的条件是飞跃厂一次性支付他50万的购房款以及每年不低于 12万的年薪,另外按销售额的0.1%提取奖金。张厂长认为,如果工程师的专利能够用得上,飞跃厂付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问题在于,对于平均年薪只有2万元的全厂职工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后来,有家大公司主动上门提出兼并的方案:工厂整体迁移郊区,80%的员工继续上岗,原厂址另作他用。张厂长举棋不定,想想企业,想想职工,在想想自己本人兼并以后的安排,还有那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副职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张厂长在一次陷入沉思……

思考分析:
减产和转产以及兼并方案对于飞跃厂来说,面临的制约因素分别是哪些?

根本问题要解决!

根本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销售。再好的产品推销出去没有人问津,喊破嗓子的‘跳楼价’....市场不需要!
依个人分析,转产换行才是使公司脱离困境的上上之选...
由于电动车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 成本可谓是一降再降... 就想现在有人抱怨:燃油助力车已经被电动自行车挤到悬崖边上了...... 像这样的小公司绝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目前,不仅仅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如和发展绿色能源...而电动自行车恰恰符合。公司应该很好的利用‘节能环保’这个字眼,不断深入研究...
当然,让一个外行人搞内行的东西当然有困难... 脚踏车(自行车)是电动自行车的基础,在此之上演变出了更省力的代步工具... ... 到市场去看看,虽然有的燃油车的价格比电动车的贵不了多少,甚至还便宜... ?为什么,就是没人买呢? 销售量明显的不比从前... 这是残酷的现实!因为电动自行车的构造简单、轻巧、方便等优点是染油的所不具备的... 染油助力车的零部件多数是大型机械制造的,而电动自行车呢?你看看,燃油车上面的零部件多数以轴承为主,加上轮胎、车架焊接... 所有一切成本都比电动自行车高!还有产品的更新速度也相对较慢,看看电动自行车的吧...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上市。 “飞鸽时代”过去了,‘量’不能战胜‘新’了!我觉得电动自行车这一行要想发展、盈利重点放在组装上!
制约因素重中之重:时代变了!
谁跟不上社会的的脚步谁就要被淘汰!
很直言的说,像这样的公司如果不转产、创新,没有发展前途...

根本问题是什么? 是创新!

ed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