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那里有电子书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28:48
我要全部哦

殳俏: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生于80年代的俏皮女孩殳俏,有着让同龄人羡慕的吃客经历。在她看来,和扫地、洗衣一样简单的做饭,如今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的负累。大众对美食急剧膨胀的热情和享受美食的态度,让美食家也成了紧俏又畅销的行当……

生于好吃家族

我们一家人都是地道的好吃分子,从太爷爷的故事开始,一直传承着爱吃的基因。太爷爷在上海海关做买办,家境殷实又生活洋派,配着中式、西式两个厨子。我小时还经常听家里人念叨,太爷爷最喜欢吃哪家店的香肠卷、只喝哪家店的罗宋汤,他酷爱西餐,生活十分讲究。爷爷和奶奶早年间也过着考究的生活,爷爷是上海医大研究公共卫生的教授,奶奶是个酷爱画画作诗的“艺术女青年”。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每天早餐时候,爷爷拿出一块小格子餐巾,往一张欧洲宴会似的大餐桌上一铺,开始吃西餐。餐桌大得可以睡觉,我夏天会躺在上边乘凉。桌上摆着猪肝酱、鸡肝、鸭肝酱和果酱等十几种酱,黄油的种类也很多。奶奶是一个不做家务事的女子,但是她会为了满足一家人的口腹之欲而细心地烹饪。奶奶不喜欢女佣动她的厨房,宁愿自己料理食物。爱花钱的奶奶讲究生活品位,虽然做吃的,却不为一日三餐所累,她说,“做菜做得最不好的是怨,做女人最差的是做成怨妇”。

爷爷奶奶虽然对生活很讲究,但并不是那种处处挑剔的贵族姿态。当失去了原有生活条件时,他们会想尽办法寻找替代品,充满了做东西、吃东西的诚意。小时候爷爷在家里用旧的手摇冰淇淋机做甜点给我吃,奶奶用韭菜和糯米做团子吃。原本养了几只鸡和兔子改善伙食,却因为对它们产生了感情舍不得杀,最后奶奶全部送给了亲戚。对喜欢吃的人来说,做菜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和扫地洗衣差不多,只不过多些创意。我上小学时趁大人不在家,自己尝试着做火腿蒸鱼、红烧肉、苹果卷,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到现在我也没有特意把做菜当作艺术,那样就多了很多不可亲近的感觉。现在我爸爸在上海总是盼着我回家,他会自创芥末鸡翅、红咖喱烧带鱼给我吃,虽然不敢说很美味,但这样充满情感的美食,我非常喜欢。

充分地尊重食物

14岁在上海第一次吃到日本料理,我就喜欢得不得了。那时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去五星级酒店吃最好的日本餐,一顿饭花了一万多元,生鱼、果茶我都很喜欢。等到读大学二年级,我到日本去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