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e-ID 是什么东西?用途是什么?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43:00

e-ID:人类的第二种身份

放眼世界,多功能身份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香港入境事务处准备搞的e—ID,载录的个人资料不仅包括驾驶执照、血型和地址,还包括刑事记录及出入境记录等,出入境时只要轻轻一刷卡,便免去许多繁琐事务。土耳其政府的e—ID更加酷,还包括了孩子姓名、是否服过兵役或有犯罪前科等内容。

新加坡则已经走得更远了,它所做的一切,似乎正在把我们引向电影中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根据这一个对居民饮食男女都关心的政府的构想,小孩一出生除了拥有名字和身份号码之外,还将获得陪伴他们一生的第二个身份———网上身份,即一个以网址形式出现的数字身份。而且最迟到2010年,90%的新加坡人都将拥有这种数字身份,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时间还将大大提前。

丹麦的一家公司也看中了这里面的商业机会,着手把域名转变成数字身份的安全技术工作。这将使网址成为在互联网上代表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而且这个数字身份将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

而在中国,2000年上海开始推行一种社会保障卡,它存放了个人指纹、姓名、身份证号码、照片、工作单位和婚姻状况等信息,还可作为就医、买房时的公积金贷款、各类社会保险事务的凭证。它还是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参加职业培训、领取社会救助金的凭证。

如此看来,中国的这张社会保障卡和英国现在闹到沸沸扬扬的公民卡非常相像,但不知道是中国人对新事务接受能力比较强,还是因为中国人维护隐私的观念比较弱,在上海推行这套制度似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力。

工业文明普及之后,几乎所有能够提高效率的发明都会以牺牲个人隐私甚至自由为代价。现在在发达国家,个人信息早已经普遍存在于医疗卡和信用卡之中。医生以及商家都可以轻易由医疗卡和信用卡里面获得详细的个人资料,大批直销公司就是根据信用卡公司出售的用户信息来定向邮寄商业信函。

电子身份数据库很明显也不例外,像英国内务部长一心想实现的公民卡相当于是客户端,具体应用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来支持。这个系统将拥有整个城市、整个国家,将来甚至是全世界每个居民的详细资料。除了上帝,谁能保证这套关系数十亿生灵的系统永不出错呢?也许一个来自政府信息部门的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