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请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4:56:14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句,什么意思?
该词的背景?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李清照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在丈夫远别之后孤独寂寞难以排遣的愁闷相思之情。词的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以冷艳之秋景,渲染出肃杀冷落的氛围,衬托了词人内心因独处而产生的孤寂悲凉的感情。带着这样一种心情,词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想以水上泛舟来排遣内心的愁绪。可是,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益发显出自身境况的孤独凄切了。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时的“轻解罗裳”这一细微而又传神的动作才具备了丰厚的审美内涵,因而在解读时是不可视而不见的。这里的“轻”应是“缓慢地”之意,着重刻划的是词人解衣时动作迟钝犹疑的情态。词人此时刚从午睡中醒来,“玉簟”的秋意以及满目的败荷,更加重了她内心的孤独伤感,更加重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因相思之情甚切而变得神情恍惚,于是在“解罗裳”时,心不在焉,慢慢腾腾,这正是无所依傍的空虚心态的形象反映。本来,水上泛舟,穿长裙是很不方便的,但词人因刚午睡醒来,感觉天气骤凉,才穿上了长裙的,而她漫步湖边时,触景生情,一时兴之所至而要泛舟消愁解闷。她原没作泛舟的准备,所以没有换划船的短衣,而穿着曳地的长裙,登舟划船很不方便,她便只好“解罗裳了”。其实,此时正值初秋,天气骤凉,而水面上风又大,凉意犹重,词人又已感到了“玉簟秋”,在这样的情势下,又何必要“解罗裳”呢?即使“罗裳”再长再窄,只要提起下摆,就可以“上兰舟”了,哪里有“解罗裳”的必要呢?因而此处“解罗裳”的动作,实在是一种下意识的、犹犹豫豫的、无可无不可的举动,所以“解”得是那样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