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文化思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3:00:17
字数在两千左右,人物思想多多益善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大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鲜明的时代内容。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统治阶级中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开明派,支持维新变法;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第三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反清起义等,大大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

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