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之间的初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17:29

可以啊

不象,一般性龟头炎,用洁肤小洗洗就行,我也得过

吻在中国表示“男女之爱”
但是在西方国家很开放,会对自己最亲的人亲吻表示亲情,比如说电影《茜茜公主》,里面就有亲人间的亲吻

亲情之间,要是亲吻,你们要真正明白里面的含义才好,要是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还是不要逾越的好

WW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曾经爱上过异性的人都显著地减少了,女生减少得还要多一些。这里面的原因一定很多,可是笔者认为最可能的是:一般来说,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最容易信奉“纯情之爱”,可是最近5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迅速“性化”对他们形成了无形的但是巨大的压力。作为一种自卫反应,他们很可能把“爱上”的定义理解得更加严格,因此毫不奇怪,回答说自己“曾经爱过”的大学生当然就减少了,女生尤甚。

也就是说,任何社会调查结果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同时来自两个方面:要么是人们的行为真的变化了;要么就是人们对于这个行为的定义变化了,例如以前看作是爱情的,现在可能认为不是了。社会学家的极致功夫,就是努力分辨出哪一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笔者此处所给出的判断,有数据分析的依据,只不过容后再细说。

n 有过恋人这个方面,之所以在5 年之内没有显著的增减,很可能也是因为大学生们对于“恋人”的定义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n 男生中接过吻的人显著地增加了,而女生中虽然也增加了,却没有构成显著的差异。这很可能说明:男生在确定恋人关系或者接近确定的时候,更加勇于接吻,而女生相对还是保留一些。

n 如果把“有过恋人”与“接过吻”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发现一个有意义的情况:

在2006年,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接过吻”的人都稍稍多于“有过恋人”的。可是在2001年,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反过来的:“有过恋人”的人都多于“接过吻”的人。

通俗地说,最近5年里的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性行为的增加,还表现为恋爱的行为模式的变化:以前是先恋爱、再接吻,而且还有7%-8%的人是恋爱了也不接吻。可是到了2006年,接吻已经不一定是“定情”的标志行为,接吻的双方不一定就必然结成恋人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