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乌台诗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6:15:30

苏轼在徐州抗旱之后,在元丰三年迁湖州太守,只呆了三个月,就碰上了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的的一桩大案,由苏轼而起,累计一连串朝廷大臣。苏轼在地方做官,政绩又好,只是他写诗还不忘朝政。王安石罢相又为相,朝廷一片混乱。
苏轼被抄家,押解途中想自杀,但还是遏制住了冲动。苏轼曾与长子苏迈相约,平时只送菜、肉,有不测就送鱼。但有一天,鱼还是来了,苏轼大惊。开始给弟弟写诀别诗: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实际上却是搞错了。送鱼者是苏迈的一个朋友,苏迈有事出去,托朋友给送饭,朋友好心给送了条鱼,不料送去的是死亡的消息。然而阴差阳错的是,诀别诗落到了皇帝的手中,“上览之凄然,卒赦之。”这真是一种体验。
但最伤心的体验就是亲友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人为之八方奔走。苏辙久不消说了,他愿以官职赎兄长。退隐南京的张方平上书营救苏轼,南京官吏不敢转呈,他就派他儿子张恕上京到闻鼓院投书。张恕徘徊不敢投——幸亏没投,这又是一种阴差阳错——他书中称苏轼“天下奇才”,年轻的神宗是不爱听的,苏轼不幸,却也万幸。
神宗不杀苏轼,也是王安石的作用,他还是欣赏苏轼的才气的。王安石在金陵上书说:“安有盛事而杀才士乎?”讲情讲得恰到好处。
苏轼摆脱了死亡阴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了解,苏轼名动朝野,御史台的那帮小人个个垂头丧气。

http://baike.baidu.com/view/71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