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雕塑艺术从古到今在晋商文化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1:54:23

如果谈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不能不说一下整个建筑群的雕刻艺术。山陕会馆的雕刻,最能体现出设计者、建筑者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山陕会馆的雕刻运用的极普遍,无论在木构件上,不是在石柱、砖瓦、额坊和柱鼓上,凡是能雕刻的地方都雕刻了。山陕会馆的雕刻主要有木雕、石雕和砖雕三种,在技艺上又可分为平雕、线雕、浮雕和透雕几种,而山陕会馆内的透雕技艺最为精绝。透雕多运用于大殿的额枋,每一面额枋均为一整块木板雕刻而成,并且所雕花草、人物及动物等,均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极具立体感。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为书法家所称颂。
  据介绍,山陕公馆历经了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是1994年开始的,聊城市投资200余万元,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对整个建筑群的顶部所有被毁坏的砖瓦、木构件及门窗,按照原样进行了更换和维修,同时给所有的柱子进行了包布维护,并重新上了漆。目前,山陕会馆平均每天要接待游客140至160人左右。日接待量最多的一天是2002年5月1日旅游节开幕那天,游客人数达到3700人。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山陕会馆,它的整个建筑群,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是中国会馆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聊城,明清两代均为东昌府治。据《明史》记载,明永乐中会通河成,大运河自东关外经过,聊城也成为“商贩所聚”之处,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东关之外是聊城的主要商业区,崇祯年间江西磁器到东昌,即在东关卸卖。
  清康熙年间,聊城商业开始迅速发展。清代乾隆、道光年间,聊城商业的繁荣达到了鼎胜时期。嘉庆年间的记载称,“东昌府治,山东省之大都会也,……人烟辐辏,士商云集”。据山陕会馆所藏碑刻记载,其时,仅有名号可考的山陕商号即有三四百家。至今,清代商人所建会馆仅保留下了山陕会馆一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53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其后逐年扩建和重修,至嘉庆十四年方具有现在之规模。据嘉庆十四年(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