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21:42

“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中外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知识价值论、智能价值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究竟谁创造价值”的问题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1992 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 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二是“发展说”。

  (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西方,以奈斯比特、里夫金为代表。奈氏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 。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

  中国,以张直为代表。认为: (1) 知识本身,作为劳动产品包含着价值,并能将自身转化为现实价值;知识的使用能够在生产中创造新价值,创造大于生产或购买它所花费的价值。(2)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创造财富(即价值) ;在知识经济中,不是(直接) 劳动,而是科学技术(即知识) 创造财富(即价值) 。“在知识经济中,人的直接劳动已脱离生产过程,不再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这时,再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创造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于是知识价值论便应运
  而生” 。

  (二)“发展说”是指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又认为知识(科学技术) 也创造价值。或者认为“, 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突破。

  美国柯里等人认为: (1) 在所有历史时期,从最基本意义上说,劳动是人类的创造,由知识起中介作用,并与物质世界有关。这一点没有发生变化。显然改变了的只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