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中,什麽是原子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3:00:33

【相关介绍】

构成万物的小小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中国古代有位叫公孙龙的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有以根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把它截去一半,一万代也截不完。
如果确实有这样的工具,能一直截下去的话,那么,一尺木棍每天截去一半,到第三天只剩八分之一尺;第十天只剩1千零二十四分之一尺;到第三十天,剩下十亿分之一尺,这时木棍已经比纤维分子还小;到第三十二天,只剩下四十亿分之一尺,相当于原子大小了。科学家发现,不同的原子,大小也不同。原子的直径一般是一亿分之一厘米,或三十亿分之一尺。打个比方,一个最小的细菌里面大约可以容纳20亿个原子。
这样小的原子,有多重呢?虽则原子的种类不同,大小各异,质量也不同,但是科学家已经测出各元素的原子质量,只不过数值太小,写起来麻烦。例如,如果以克为单位,那么一个碳原子的重量是小数点后面22个0,才接上以克计的小数。这好像用大的磅秤来称一粒芝麻那样,很不恰当。因此,科学家规定:以一个碳原子(指碳-12)重量的十二分为标准,其他的原子重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重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就是说,用一种原子的重量,来衡量另一种原子重量,两种不同原子重量的比,才是原子量。所以,原量子是没有单位的。例如氢的原子量等于1,碳是12,氧是16,纳是23等等,这在化学计算等方面很有用。

【定义】

某种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 kg)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原子量,又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由于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构成的,因此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所占百分比求得的平均值。 由于原子质量很小,采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书写、记忆、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因此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历史】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