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外婆的手纹的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56:07
能详细到句子最好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记实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赞美了外婆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写外婆裁缝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可分三层。

第一层(1—2自然段),外界评价外婆做针线活的手艺高: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艺术性。

第二层(3—4自然段),写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么好事呢?

第三层(5—6自然段),写外婆做衣的过程,始终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写每次缝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齐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写外婆做衣时的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才充分体现了外婆做人的原则。这些外在表现,映衬出内在的品质:朴素、虔城、庄严。

第二部分(7—8自然段),写“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回忆童年只有在盛大节日才能穿一件新衣,平时都是穿有补丁的旧衣,但也从不感到委屈,原因是那补丁是外婆精心设计缝补的:补丁的颜色、形状简直成了艺术品,是外婆用美缝补着生活。虽然写“我”穿衣,实为突出外婆补衣,表面看似闲笔,仔细品味,才觉得怪有味道。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写外婆手巧绣花的灵感来自生活,源于大自然,表现外婆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品质。这是外婆手艺高超的根本。一个不热爱生活,远离大自然的人,心灵是干涸的,眼睛看不见色彩,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还谈什么灵感!没有灵感又怎能缝制出美感的新衣。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前12个自然段都是讲外婆量、剪、裁、缝的事,并没有扣住题目“外婆的手纹”,到13自然段作者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发表了感慨:外婆缝制的是天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穿在身上,能感受到外婆手纹的温暖和亲切。这时,我们就会品味到前面写缝新衣,补旧衣,那都是外婆用手一针一线的佳作,也是老人一片心情。这一段在全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