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产生时间、地方,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代表人物、作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2:02:54
新小说的产生时间、地方,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的具体资料。
麻烦各位网友分类说明。谢谢了。

时间:20世纪50至60年代。
地点:法国
思想内容: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通过作者或作者塑造的人物的眼睛去看外在的事物,这样实际上是使读者进入一个“谎言的世界”,忘记了自己所面临的现实。新小说派反对传统小说以人物为核心,以写“人物在其间活动并生存的故事”为主要的任务;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一切从人物出发,使事物从属于人,由人赋予事物意义,从而使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的色彩,结果混淆了物与人的界限,抹煞了物的地位,忽视了物的作用和影响。
艺术特征: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方法,认为它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这一派看来,现实主义作家往往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内心分析、情景描述、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等手段,诱导读者进入作者事先安排的虚构境界。
代表人物: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 、米歇尔•布托尔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等
代表作品:萨洛特:论文集《怀疑的时代》,长篇小说《天象仪》,杜拉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等

新小说派:50年代兴起于法国。“怀疑的时代”的“怀疑精神”的产物。反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模式。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表现“潜在真实”。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的三个基本论点。文体革新。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1902- )的《无名氏肖像》、阿兰·罗伯-格里叶(1922- )的《橡皮》,米歇尔 布托尔(1926- )的《米兰巷》,克洛德 西蒙(1913- )的《佛兰德公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