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3:51:04

蒙是形声字,上为形,下为声。本义指大的女萝草,又叫菟丝。蒙在篆文中又写作冡,就会意字,意思是饲养猪时为了防止它逃跑,用巾覆盖其眼睛。现蒙的本义为覆盖的意思。引申为尊敬,又因为受到遮盖就会看不清事理,缺少见识,因此又引申为无知。而启发愚昧无知的行为叫启蒙、发蒙。蒙由蒙蔽对方引申为欺骗,读一声,又指头脑发昏、认识不清,如蒙住了。蒙还可读作第三声,表示胡猜乱想,或者蒙古族的简称。

本义:草名。象形字。点击下面网站的字源字形,就了解了。
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92Zdic99.htm

形声。从艸,冡( méng)声。古代的意思:一种草名

说文解字:
蒙,王女也。从艸冡声。莫红切

艸,即草。
冡,覆也。

会意即为以草覆盖之意,以古时习俗,以花草盖头可能是王女才有的资格,故引为王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