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一词最早见于何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6:20:16
“纸上谈兵”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典故,但不知最早见于什么人的文章里。

“纸上谈兵”。亦作“ 纸上谭兵 ”。 最早见于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赵括

纸上谈兵是邯郸的赵奢说自己的儿子赵括不会实际用兵,而夸夸其谈自己的书本知识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译文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比喻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兵,用兵,作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只有兵书知识,“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后与秦国交战,全军覆没。
宋代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二之二·枢密钱宣靖公(若水)》:“上知之,谓左右:‘朕常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于樽俎砚席之间,于文字则引孙吴,述形势皆闲暇清论可也,责之于用则罕见有成效者。’”
明代刘三吾《坦斋文集·湘南杂咏》诗:“朝野犹夸纸上兵”。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