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小提琴都有谁演奏什么版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7:53:56
可以的话有演奏者的资料就更好了。可以考虑加分。
我说的是演奏者,比如穆特。

据我所知,现在主要有这三个版本的:

第一个自然是:海菲兹,他有两个录音,年轻时和年老时的,后者的版本最棒。海菲兹演绎的《流浪者之歌》,漂泊,孤独,无助,无依的感觉浸入心田,好多次好多次好象就要找到心归之处,却又被海浪冲入大海,继续漂流,继续孤独,继续无助,继续无依。技巧性最强,但不一定是最好的。

第二个的是:穆特。不好评价,但喜欢的人甚多。

第三个是:拉宾,他的琴声是属于让人一听难忘的那种。以前这里上传过立体声版的拉宾拉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大家已经可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拉宾的琴声的特点了。萨拉萨蒂名作《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里面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对小提琴演奏者的要求也相当高。要奏完全曲不难,难就难在表现力上面。就像当年《纽约时报》评论那样:拉宾的演奏是“优雅并且发音甜美”(原文:play with real grace and beauty of tone),在这个录音里,拉宾的这种独特风格表露无疑。 很多人听完他拉的《流浪者之歌》,第一感觉都是:怎么他似乎不怎么“炫技”就拉完呢?不错,拉宾在技巧上的过人之处就是对于高难度的乐段,他真的是顺手拈来不留痕迹的,因此整个乐曲下来极其流畅自然。这首作品如果想处理得比较“世故、沧桑”,那么在许多起承转接的地方的确是大有文章可作的,的确很多小提琴演奏家也这么做了,当然也做得效果很好,可以细细品尝(包括海菲兹);但是拉宾绝对是不属于这类的——他的气质是属于真诚、纯朴自然的那种,大家听听就知道了,他一点都不做作,但是他出来的每一个音符却感情浓郁而真挚,看似朴实其实余味无穷。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有几处采用自由速度的乐段,Hollywood Bowl乐团在指挥之下似乎在故意地“悠着悠着”,而拉宾却有意地暗示乐队“你们快跟上我的速度,否则让你们掉队露馅”,特别有趣。拉宾跟爱乐乐团录那个立体声帕格尼尼小协时,也是和乐队玩这种游戏,只不过是拉宾反而减慢速度想让乐队“冲过去”,幸亏被经验丰富老指挥Goossens及时识破了。拉宾个人性格跃然“录音”上。 还有录音效果,这里相当值得一提。这首曲子原来是收在《The Magic Bow》这张LP里的,在美国录音。其声音取向较在英国录的那些偏向于温暖浓郁(上次的帕格尼尼小协就是在英国录的,声音取向是清爽型的)。H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