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达人们快来救命啊!下面有关佛教理论的啊有谁能翻成英文啊?拜托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1:00:52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人因不了解"有"的空性本质,过分执着"有",把"有"当作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这是一种贪欲的人生,一个人对"有"看得太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那么他就会烦恼痛苦。佛法就用"四大皆空"、"万有性空"来破除他们对世间假"有"的常见。世间还有一些人,他们虽能看出"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认为世界一切万物既然是虚幻的,那么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不顾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还有的人则是消极厌世、颓废悲观。这两种人生态度才是虚无主义。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续不空"来破除他们执着"空"的断见。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盲目贪婪、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用"相续不空"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积极奉献、造福人类的人生观。
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饮茶时注重平心静气品味,参禅 则要静心息虑体味,茶道 与禅 悟均着重在主体感觉,非深味之不可。如 碾茶要轻轻拉慢推,煮茶须三沸判定,点茶要提壶三注在,饮茶要观色,品味,这些茶事过程均有体悟自然本真的意蕴,由此便易体悟佛性,即喝进大自然的精英,使神清意爽,有助领略般若真谛。遇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是参禅 第一步。故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丛林中也多沿用赵州方法打念
除妄想。

佛经都译成英文了.我都不知道像金刚经含有的深澳意义怎么译过去.

佛经能从梵文翻译成中文,当然也能从中文翻译成英文。

其实佛法的翻译在语言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的,因为佛法本来就是一个有着完整概念体系的学科。难的是对佛法概念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这绝非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也只有象玄奘法师那样的人才能做好这个翻译工作。

佛法的翻译,必然要有法相的基础。佛教的论师们,在佛陀入灭之后,对佛法的每个概念,都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这样一来,佛法在后来的流传与翻译当中,就不容易被任意的纂改了。这就是阿毗达磨论师们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