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怎样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9:20:35
谢谢了啊,呵呵~~~~~~~帮助一下,写的全面一点啊~~~~~~~~~谢谢~~~~~~~~~~

在学术取向上与马克思学术路径的契合

关于马克思的学术路径,列宁曾说,马克思进大学是研究“法学”,但“研究得最多的是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迁居波恩,打算当教授”,由于“当时政府实行反动政策”,使他“不得不抛弃做学者的志愿”。他在与黑格尔左派合作创办《莱茵报》并担任主编的工作中,“感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不够,于是发奋研究这门科学”。此后,“马克思主要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出版)和《资本论》(1867年出版第2卷)两书中,使这门科学革命化了”。
对照马克思的学术路径,我们看到李大钊与之实在有着惊人的契合。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也就是大学阶段(按:该校章程规定,“仿京师大学堂课程”,毕业时给予“分科大学出身”),学的也是“法学”,对于历史和哲学也同样有相当的兴趣和研究。其后,在民初政争中他创办《言治》刊物,并也成为主编之一。由于现实的刺激,他毕业时也同样“感到政治经济学知识不够,”于是决心赴日本留学,并进入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科。如果说,马克思把主要精力转到“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他最终完成伟大理论创造的关键;那么,李大钊把研究志趣转到“政治经济学”方面,也同样是他其后能率先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既然作为一门学说,人们关注它、理解它、运用它都需要有相应的条件。这种道理,鲁迅曾有生动的实事求是的评说。对于李大钊的那些理论文字,鲁迅说:“不幸对于遗文,我却很难讲什么话。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他又说:“我虽以他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却并未留心他的文章,譬如骑兵不必注意于造桥,炮兵无须分神于驭马。”以鲁迅的先进思想,对于李大钊的理论,只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即使虽为“伙伴”和战友,尚且并未“留心”与理解,更何况人们对于马克思“所执的业”!因此,李大钊拟“所执的业”与马克思的学术路径的契合,是他当时能率先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人生境界的追求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之间的相通

李大钊不仅在学术取向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而且在人生境界的追求上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相通,是他率先走上马克思主义之路的最重要的条件和内在动力。李大钊人生境界的追求与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