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中国的制度是哪一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4:30:57
主要是想知道有关经济这一方面的制度

明朝中后期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情况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一些大的作坊主即“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设立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生产(机工是指拥有自由劳动力的城市平民),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即商品货币关系。机工出力,把自己劳动力变成商品,机户出资,付给机工的工资。二是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明代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的尤墩布(以乌泥泾被为基础而进行改良的细密、柔软的三纱布)分给当地居民编制暑袜,计件付给工资,这样商人与居民之间便形成了雇佣关系。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三是广东的冶铁和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雇佣关系。

补充:

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说明封建统治者无法以正常手段管理国家,说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也是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一.土地制度

(一)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具体为井田制

(二)封建社会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

2.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

3.农民土地所有制(指的是自耕农,仅为封建土地制度的补充)

(三)均田制

1.演变

北魏——出现

隋唐——发展直至瓦解

2.特点

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其基本特点是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