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这句话出自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45:49

“格物致知”的来源
“格物致知”源出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代学者对“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
明代的王阳明从主观唯心论的角度,认为一切“物理”都存在“吾心”之中,他说“格物”便是“格心”的工夫。“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以主观心理的活动来代替实践活动。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把“格物”解释作“推行于物”,他了解到知和行的辨证关系,并认为行是知的基础。继王夫之之后的颜元,解释“格物”的“格”,就是“手格猛兽”的“格”。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也即是人亲身实践的过程。他提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王阳明的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