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33:05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 :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教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改革政治制度 摆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封建地主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

那个原因是复制的 其他的是自己打的
你干啥用啊?大体都是历史课本上的语言 你看着收好了

  1.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2.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