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赵松庭生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19:57

赵松庭(1924~ )浙江东阳人.自幼爱好音乐,9岁开始史笛,不久,又学会了二胡.琵琶.三 弦.唢呐.14岁担任业余剧团的正吹,还曾登台扮演花旦.16岁在东阳中学毕业后,参加了昆曲坐唱班,师从艺人叶小苟.后入锦堂师范学习.20岁担任东阳中学及缙云师范音乐教师. 22岁时,碍于父命,不得不放弃心爱的音乐,进入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

1949年赵松庭毅然中断法律学习,考入文工团,不但学会了好几种西洋乐器,还能写词作曲. 1954年,赵松庭在东北疗养时,每天面对如诗如画的美好江山,观察人们愉快的劳动. 生活,情不自禁地提笔写成了一首象征着祖国如旭日东升.欣欣向荣的笛子独奏曲《早晨》.1956年,赵松庭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奏《早晨》, 获得很大成功.

1964年,在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奏了他在农村时创作的两首乐曲,《婺江风光》和《采茶忙》,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音乐评论家李凌以《吹情》为题在上海《文汇报》撰文,赞美《婺江风光》是一首"以器乐写心灵"的杰作,认为它"音中有物, 声中有情".在《采茶忙》中,使用了他首创的"排笛",扩大了笛子的音域,令人耳目一新.

1966年,在风风雨雨的年月里,赵松庭转入笛子科技研究.在他的弟弟物理学家赵松龄的帮助下,对笛子的频率计算与应用,以及温度与音准问题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完成了几万个数据的演算,终于为笛子制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1979年,赵松庭重新上台,献演了新作《幽兰逢春》.

赵松庭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赵松庭感到唯一遗憾的是,尚未培养出优秀的女弟子.他说:"唐代.宋代吹笛的多是女孩子,我打算招收一批女学生,探索一下,是否能出现女性笛子演奏家."

赵松庭最近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弯管笛,可以增加笛子的长度,而不影响演奏的方便;二是"同管双笛",又名"雁笛",演奏时双手如同大雁飞舞,非常别致.美观,此笛历史文献有记载,从壁画中也能见到,但还未发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