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25:22

蛇神 又称“家蛇”、“菩萨蛇”。俗谓家中为必有菩萨蛇,团尾者即是;菩萨蛇不可见,否则有祸祟。凡见到家中团尾蛇者,必设供以飨,请求保佑。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人其先祖都是中原移民。千百年来他们都传承着古老闽越人崇蛇、保护蛇类的“闽越遗风”,许多关于“蛇神”的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相传,有一年樟湖坂发大水,灾后瘟疫肆虐,数以百计的乡民被病魔夺去生命。当地府尹连公给染病百姓治病驱邪,并率乡民疏水浚河,根治水患,教乡民以各种行业技术,以强民身。病邪水魔被驱逐和治服,生产恢复了发展,乡民安居乐业。连公积劳成疾,是年农历七月初七以身殉职于古田县詹岭,乡里民众便在江边筑起一座小庙,从“詹岭”连公得道地的庙堂取火分香,在庙里立神位供奉。据传,连公学法茅山其术精湛,专治水中妖魔鬼怪。人们水上行舟放木,都要先到庙里烧香奉拜祈求“师父公”保佑平安,连公寄托着水上、水边人家的愿望。
  据传,明代永历十三年十月十四日夜,当朝赵天师收复白马精路过樟湖坂,连公现出蟒蛇原形,赵天师欲斩之,乡民齐呼“连公青龙善!善!”见状赵天师不以加害。古闽越族人崇拜蛇图腾本有遗风,连公再显原形乡民们更加崇拜“蛇神”。那时起,“蛇”就成了樟湖坂民众的“神”,闽越崇蛇遗风得以传承。翌年夏天,乡民们募集捐款,在“连公庙”原址上建起了大庙,称曰“福庆堂”。庙内塑有三尊蛇王金身供奉朝拜。连公是“主事蛇王”,又有“九天行雷法主连公师父”之号,因而人们都称连公为师父公,至今人们仍称“福庆堂”为“师父殿”。每年七月七夕,乡民抬出连公塑像巡游乡里,祈求合乡平安,丰衣足食。
  相传,有一年当朝皇帝巡游江南,夜宿长安北里苍峡司,突见一条“青龙”凌空而起,并向皇帝作揖朝拜。皇帝问及此处何物现“蛇”原形,当地官员便把连公的丰功伟绩禀报皇上,皇上赐以“蛇王”之称。打这以后,“师父殿”便有人称为“蛇王庙”。连公“蛇神”因而名扬在外。次年七月初,人们发现,在“师父殿”四周群蛇糜聚,任人摆弄而不咬人。七月七夕连公出宫巡游,许多大人小孩都抓一条或数条蛇,缠于手、身或颈上,跟巡游队伍上街。从这一年起,连公出宫巡游就增添了“迎赛活蛇”的项目。正月元宵迎竹蛇七月迎赛活蛇成了当地的佳节习俗。

蛇神 又称“家蛇”、“菩萨蛇”。俗谓家中为必有菩萨蛇,团尾者即是;菩萨蛇不可见,否则有祸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