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11:35
也就是1919年到1949年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英国占主要地位。
  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走向衰落(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美国尤其是日本的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2、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人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军民是在亚洲大陆上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