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的进身途径一般是什么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7:22:35

明朝时,科举是官员选拔的主流。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国子监学生直接出仕:
明朝是国子学生直接出仕的黄金时代。明初由于刚刚开国,人才不够,官员大量从国子生国选用。如《明史·选举志》中记载,洪武二年,把择国子生试用,即擢行省左右参政、各道按察司佥事及知府等官。明制,参政为从三品,佥事为正五品,知府为正四品,可见监生任官品秩极高。国子生出官的大小,也出身有关。同是国子生,若其为举人、贡生,则得为府州的正官;若为官、恩生,则选为部、院、府、卫、司、寺的小京职。这些都算正途。若是例监(即出钱入监读书),仅得选为州县佐贰及首领官(即副职或其它事务性官职),视为异途。后来随着科举地位的日益重要和提高,监生作官的出路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二、举荐: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曾创礼贤馆,广泛采用“辟”、“征”等举荐人才的途径搜罗人才。公元1364年起,令州县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间及兼通书律者。至洪武六年索性罢科举,令有司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次,进行察举,项目计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所举之人皆礼送至京师,不次擢用。这样致使吏部奏荐举当除官者,多至三千七百余人,少者亦至一千九百余人。可以说洪武时期是明朝荐举的黄金时代。比如洪武初,徐兴祖以厨役授光禄卿,杜安道以栉工授太常卿等。同国子生出仕一样,随着科举日盛,荐举也日渐衰败。
三、恩荫:
凭借父兄的官爵入仕,这在中国古代始终是入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官家子弟的特权。明初荫叙之制规定,文官荫叙为:正一品子以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以从五品用,正二品子以正六品用,从二品子以从六品用,……,正六品子以未入流上等职内叙用,从六品子以未入流中等职内叙用,七品子以未入流下等职内叙用。
四、赀选:
即捐纳,说白了就是用钱买官。明代赀选始于景泰元年。当时以大同宣府马草不敷用,如有能捐草一千一百束、办事官捐二千束,即予选用为官;应降官吏,加捐一千五百束,即复原职等。景泰四年令生员纳粟为国子生。这是明朝赀选的一个新发展。嘉靖时又立劝纳法,令积粮之家,若有仗义进纳者,可酌情给正七品至正九品散官,捐多者还可由官府立牌坊,以表彰尚义。虽然这一系列法令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也几经停罢,但实际上仍是不少人的入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