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活动可以引起高血压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45:44
主要问问会吗?什么情况下导致的?

坚持经常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早在1933年就有人注意到运动和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降低改善症状,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非药物疗法。

  鉴于以上理由,高血压病人要坚持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仍可胜任日常工作,并可参加一些耐力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中度高血压,如无心脏、脑、肾脏并发症,仍可胜任一般工作,从事不超过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对于重度高血压,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已有损害的患者,工作能力和体力活动均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不增加些重要器官的负担,则不宜做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

  高血压病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要坚持一原则,就是不论从事何种运动,都要注意运动的时间、运动的频率和运动的强度。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210-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量的指标,如一个年龄为60岁的高血压病人,其运动量为70%×(210-60)=105,也就是说,患者运动时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05次为宜。同时还应结合病人平时心率、运动时血压变化和病人的自觉症状来调整运动量。至于运动时间,有采取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有每日定时运动的。例如采取定时散步、慢跑,坚持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就是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所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就是开始时运动量要小一点,逐步增加,以活动后不过度疲劳为度,并要长期坚持。

  劳动和运动可使心血管的机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一般强度的劳动时,心输出量可由安静时的4.5~6.0升/分,增加到9 ~15升/分;重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可比安静时增加7~8倍。由于心输出量增加,使心脏收缩期中动脉内积累的血液较多,所以,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增高,可从安静时的 110mmHg升高到160mmHg左右,舒张压的升高则不显著,因此脉压增大。

  血管系统的变化,各部位很不一致。皮肤、肌肉、心、肺等处的血管舒张,特别是活动时肌肉的血管舒张显著,肌肉中平时关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开放,但腹腔内脏肝、脾和肠管的血管则收缩,通过这样的阻力变化,改变血液的分布状况,使那些血管舒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