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话‘上善若水’语文作文该怎样构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4:30:17
上善若水’这是老子的一句话,是以善良为主题?若是用这个去写一篇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呢?急救,万分感谢。可以用哪些素材?各方面的希望能详细点。谢谢了。

文化释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居善地,守拙。水是万物之根本,它滋润了万物,论功绩,丰碑颂词决不可少,炫耀的资本更是丰厚异常。但他却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世人,从不张扬,甚至永远从高往低流。如此谦逊,不似土地,垒起一座座高山俯视一切,更不似空气占领所有空间。
心善渊,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包容一切,托起一切,从未主动将任何事物排除在外,它渗入树木、青山、土地,将一切包容与心中。
与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