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引入地震材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5:49:19
明天高考了请大家帮我找找看

一个个揪心的场面牵动着我们的心,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撩拨着我们的情。

这场牵动着亿万人心的灾难,这些由中华民族血肉之情演绎的故事,作为活生生的“事例”,摆在将要迎接2008年高考(Q吧)的莘莘学子面前。于是,我们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或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我可不可以通过“抗震救灾”的事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作为作文的论据?我们怎样准备以这个内容为“话题”或“材料”的作文……

是的,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事件,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此提出一些看法与即将进入高考的同学们交流。

动情,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政治学科中的论述”与“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的是议论性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评价者(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评价者(阅卷者)。

细节,蕴含着精彩

让我们做一次假设。

如果是一个“材料作文”——

我们看到:有人被救后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有人镇静地在废墟中度过几十个小时等待救援;有人以疲惫的身躯徒步几十公里,把消息传递出去;有人为了救人,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哀;有人在绝望中获得了新生……

我们也看到:共和国总理疲惫的身影,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