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防火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44:17
硬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原理是:把软件防火墙嵌入在硬件中,一般的软件安全厂商所提供的硬件放火墙便是在硬件服务器厂商定制硬件,然后再把linux系统与自己的软件系统嵌入。(Symantec的SGS便是DELL+Symantec的软件防火墙)这样做的好处是linux相对Windows的server相对安全。这样做的理由是由于ISA必须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微软的操作系统相对不安全,本身安全存在隐患的系统上部署安全策略相当于处在亚安全状态,是不可靠的。在兼容性方面也是硬件防火墙更胜一筹,其实软件防火墙与硬件防火墙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硬件。
至于价格高在于,软件防火墙只有包过滤得功能,硬件防火墙中可能还有除软件防火墙以外的其他功能,例如CF(内容过滤)IDS(入侵侦测)IPS(入侵防护)以及VPN等等的功能。

硬件防火墙是指把防火墙程序做到芯片里面,由硬件执行这些功能,能减少CPU的负担,使路由更稳定。

硬件防火墙是保障内部网络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它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内部网络的安全。因此,日常例行的检查对于保证硬件防火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中存在的很多隐患和故障在暴发前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苗头,例行检查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安全隐患,并尽可能将问题定位,方便问题的解决。

一般来说,硬件防火墙的例行检查主要针对以下内容:

1.硬件防火墙的配置文件

不管你在安装硬件防火墙的时候考虑得有多么的全面和严密,一旦硬件防火墙投入到实际使用环境中,情况却随时都在发生改变。硬件防火墙的规则总会不断地变化和调整着,配置参数也会时常有所改变。作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最好能够编写一套修改防火墙配置和规则的安全策略,并严格实施。所涉及的硬件防火墙配置,最好能详细到类似哪些流量被允许,哪些服务要用到代理这样的细节。

在安全策略中,要写明修改硬件防火墙配置的步骤,如哪些授权需要修改、谁能进行这样的修改、什么时候才能进行修改、如何记录这些修改等。安全策略还应该写明责任的划分,如某人具体做修改,另一人负责记录,第三个人来检查和测试修改后的设置是否正确。详尽的安全策略应该保证硬件防火墙配置的修改工作程序化,并能尽量避免因修改配置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