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应具备什么素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29:41
高学历,有眼光,有胆识?中国应该最缺少这类人才了.
给些个人意见,最好不要从网络中转载的,谢谢!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并不特别重视银行行长或高管人员的素质问题,因为,当时的商品经济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低,加之半商品经济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资料非商品,生活资料才是商品,存款非货币,而现金才是货币;生活资料对应的是现金,生产资料对应的是存款。银行的基本职能就是为计划调拨生产资料守好信贷计划口子,为生活资料分配与交易管好现金计划。因此,管理信贷、现金两大计划是银行工作的根本。以至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银行界都认为中国没有银行家。当时,我也曾访问过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的行长,问他们平时思考最多、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领导的意图,上级的红头文件。至于业务怎么发展,风险怎么控制,似乎都摆在次要的位置。而此时西方的银行业则迎来了一个金融急剧变革的时期,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银行家们最关心的是三件事:能否以最低成本筹措资金;每日有多少资金头寸、如何保持合理的资金头寸;如何抓住有利的放款机会。其根本就是不断拓展各种业务,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换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的银行行长和银行高管人员基本不懂或较少懂得现代商业银行业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等改革目标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行长及高管人员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重视抓存款,抢夺市场份额,银行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竞争加剧,但刚开始的这种银行业的竞争仍是不计成本、不顾风险的盲目竞争,其结果是银行资金头寸紧张,支付困难,不良资产迅速上升。随着中央有关法律和指导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再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银行的经营管理才逐步走上正轨。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银行行长从过去基本不懂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到逐步重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再到逐步重视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并开始树立起一些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银行CEO的生命周期很长,一般都可以做10多年,甚至到退休;2000年以来,银行CEO的生命周期逐步缩短,目前大约5年左右,终身做银行CEO的基本不存在。对银行CEO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说来,有三方面的素质必不可少:具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