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粽子种类与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50:08

芦兜粽---中山特有
  端午吃芦兜粽,一向是中山人的传统,用料十足,最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齐齐吃,慢慢品。不过军哥表示,芦兜叶需求量大,但其制作过程复杂,因此用来包粽的芦兜叶,供应量少了很多。但为了保存传统,适应中山人的口味,他们还是坚持制作芦兜粽,坚持选用上乘的材料:选用肥中带瘦的五花肉做咸肉,肥肉能令粽子更加香滑,而瘦肉则增加粽子的咸香味道;蛋黄个个橙黄起沙,不会太咸,健康之余吃多了也不会腻。本来雪白的糯米,经过长时间的煮制,已经吸收了芦兜叶的味道,颜色变为成熟稻穗般的金黄,粒粒都散发着芦兜特有的草叶香。
  如果想吃原汁原味的糯米味道,不妨吃蛋黄咸肉粽,材料和芦兜粽基本一样,但用竹叶而非芦兜叶包裹。打开层层的竹叶后,粽子露出了嫩白的“肌肤”,吃一口,味道清淡,完全突出了糯米的味道。

  芦兜粽是中山特产。中山郊野多芦兜,有股清香味,中山人突发奇想,试以用作裹粽。芦兜叶味融入于粽中,别有风味。

  制作方法:糯米洗净,用微量精盐、生油、拌匀,夹以烧腩肉(粤菜中一种烧腊制品)、咸蛋黄,用圆水草绑扎;粽呈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一般直径12厘米,长30厘米。先烧滚水,放入粽,文火煮4小时,中间添些开水,收火浸于汤内4小时,前后要在开水中烧上10个小时,食之味香韧滑。

  芦兜粽的传统吃法,是在端午节当天午时,一边喝五彩粥一边品尝芦兜粽。五彩粥分别用红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和白豆煮成。

  本报讯 (记者 康殷)细长的芦兜叶,卷曲成桶状,往里灌入糯米、咸蛋、五花肉,在开水中烧上足足10个小时,一个中山传统的芦兜粽大功告成。制作芦兜粽的每一个步骤,对68岁的桂叔来说,“就是闭上眼我都做得出”。

  每年端午节前的一周,西区长洲村的桂叔一家都要忙得不可开交。他家制作的芦兜粽、咸肉粽在长洲一带早已家喻户晓。端午节前,长洲村民总得来他家买上几个粽子。为给远在港澳的乡亲,桂叔每年都要带上十多个粽子穿梭港澳两地。

  20年前家家户户包粽子

  西区翠景市场旁的西大街17巷,桂叔家门前摆着一小桌子,圆滚滚的芦兜粽、热腾腾的咸肉粽堆满一桌,不时有过往的路人停下车来,不用还价,带上几个粽子就心满意足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