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急:帮从管理学的 角度分析一下潼南黄桃的兴衰的失误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40:07
潼南县的地质构造属四川盆地中部平缓褶皱区,全县地势起伏不大,中浅丘占70%。成土母质主要是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和少量的冲积阶地。PH值多为7.5—8.2,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5%,土壤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7.9℃,历年平均降水974.8mm,日照1228小时,宜于多种果树生长发育。
而黄桃,则是潼南所有生长的水果中跌宕最大的水果。许多重庆人都知道潼南以前最出名的特产是黄桃。
潼南是全国三大黄桃之乡(潼南、浙江的奉化、大连的荆州区)之一,其中,潼南的面积最大,产量居第二。
潼南罐头厂生产的糖水黄桃罐头,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桃类罐头前茅。它保持了鲜桃的风味和营养,固形物含量高,颜色金黄,质韧肉细,味道芳香,不易浑汤,而且耐贮运。 1980年全国黄桃鉴别评审会上被专家赞誉为“潼南黄桃,得天独厚”,1983年荣获国家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赢得了上海口岸的出口免检资格。目前,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及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于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黄桃曾是潼南人的骄傲。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潼南黄桃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全县种植黄桃的乡镇占了将近一半,总数达到了520万株,总产量最高时年产1.2万吨。县农业部门和果农们摸索出来的黄桃丰产技术,在全国领先,曾获得过重庆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并被推广到合川、铜梁等地。
而让潼南黄桃在全国出名的是黄桃罐头。原潼南罐头厂每年生产的8000余吨黄桃罐头中,有20%以上的出口,20%左右的被定为军用专供品。外地人到潼南买特产时,首选是黄桃罐头;潼南人送礼,最拿得出手的也是这黄桃罐头。
黄桃曾让潼南的农民富裕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桂林镇农民收入中,70%以上来自于黄桃产业。这个镇的半坡村是全县种黄桃规模最大的村,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这个村就靠种黄桃有了第一批“万元户”,成为全县当时最富的村之一。
自1995年的黄桃滥市后,桃乡的果农就开始用砍刀来发泄对市场的怨恨,放弃管理,让虫子来糟践这些果树了。”
可如今在潼南已见不到当年那种公路上运黄桃的车辆如流,乡间小道上担黄桃的农民如梭,县城里卖黄桃的农民挤满大街小巷的景观了。只偶尔能碰上几个卖黄桃的

最根本的问题主要的是市场供需问题,我是潼南人,这有很深刻的体会,小的时候黄桃少的那几天是1-2块一斤,大量上市的时候就是1块钱十斤,农民没钱赚,黄桃又不能存储,再加工也很有限,罐头厂每年只能消化2%左右的一、黄桃,大部分都烂掉了,交通运输不好,导致无法外销,所以就大量放弃种植。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能是1、签订外销合同,促使黄桃走出去(前提是保存得当);2、加强再加工,这方面,以前的潼南罐头厂(生产午餐肉的)是前车之鉴,潼南的生产能力不足以将如此多的原材料转化为耐储存的产品;3、政策倾斜,政府出面保证种植户的利益,让农民产出了能够卖出去,不因本地市场限制价格上陷入恶性循环。4、旅游业也是开发的手段,潼南桃花山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缙云山、黑山谷这类的休闲胜地,大力发展农家乐,吸引游客

我也是潼南人,说到黄桃,真的只是停留在记忆里的丰腴鲜美,尤其是在成都吃了龙泉驿的水蜜桃时,真的有说不出的难受,我想bekerstreet说的对,有时候同事问我,你们潼南有什麽风景名胜之类或者特产什么的,未来发展的优势时,我总觉得很难回答。其实潼南有很多特色,但是都不成气候,当然拿不出手,更没办法赚钱,希望我们的政府好好的研究一下吧,比起我们的邻居合川、铜梁、壁山,我们真的很弱,在一小时经济圈了,我不想自己的家乡就这样被比下去,被远远地抛在后头。

本身有问题